生长在脑内的动脉瘤称颅内动脉瘤,尽管动脉瘤分很多类型,但对于常见的动脉瘤,通俗地解释,就是脑血管在局部发生膨出,宛如血管上吹出一个小的气球,它是一种血管病,不是肿瘤。
动脉瘤最大的危险是破裂出血,一旦破裂后,死亡或病残的危险极高,约1/3的病人会当场死亡。即使幸存下来,动脉瘤破裂后发生再次破裂的危险极大,如果不针对动脉瘤进行治疗,多数病人会在两年内死亡,是名副其实的冷血杀手。
值得警示的是,很多患者,就是忽视了平时的“身体提醒”,从而错过发现病情并及早治疗的机会。本病好发于40~60岁中老年人,青少年少见,尤其以高血压患者居多。在国际上,本病常采用五级分类法。
一级无症状,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。
二级头痛较重,颈强直,除动跟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,无其他神经症状。
三级轻度意识障碍,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。
四级半昏迷、偏瘫,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。
五级深昏迷、去脑强直,濒危状态。
1、颅内动脉瘤是怎么引起的?
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原因有很多,外伤、细菌感染、高血压疾病或先天血管畸形等,都可以引起。特别是有高血压病的患者,因为血管壁的一系列病理变化,更是高危人群。
与其他具有明显早期症状的疾病不同,除了偶尔的头痛外,很大一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,并没有什么明显不适,这就造成了很多患者,是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,才发现就诊的。
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,尤其以高血压患者居多,因为高血压患者,在血压波动升高比较明显的时候,常常都有头痛,等服药或休息后,头痛就消失了,久而久之,就习惯性地认为头痛都是血压升高引起的,即使出现了突发的剧烈头痛,只要没有语言和肢体活动的障碍,就自行处理,一般不到医院就诊。加上有时候家里人也大意了,于是就错过了早发现、早治疗的机会,等情况加重了再来就诊时,就错过了手术的最好时机。
相关提示:一定要控制血压,避免诱发因素。还应注意用药安全,加强护理、注意营养,调整液体及电解质紊乱,防止呼吸道、泌尿道、皮肤,肢体、关节的强直等并发症。
2、颅内动脉瘤怎么治疗?
颅内动脉瘤治疗主要分非手术治疗、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。
非手术治疗:其目的是防止或延迟动脉瘤再出血,缓解脑血管痉挛,解除脑水肿,保护脑功能。为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。适用于年老体弱和有严重脏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;动脉瘤在5级以上不能手术。非手术治疗可包括:
1、绝对卧床休息4周以上,保持病人安静;
2、适当降低血压,降低脑灌注压,减轻脑血流对动脉壁冲击;
3、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酶药物;
4、应用脱水药物抗脑水肿,降低颅内压;
5、缓解脑血管痉挛。
外科手术: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开颅治疗,这类手术往往要求医生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准,而且患者的病期及病例需要严格筛查,术后的致残率往往较高。
介入治疗:介入治疗是随着DSA等先进治疗设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。简单的讲,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,在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,在影像设备(血管造影机、透视机、CT. MR. B超)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。
平时要注意避免这些情况
1、当出现不明原因、持续一段时间的头痛,头痛的位置常常在额前和双颞侧(就是平常大家说的“太阳穴”附近),好像血管搏动一样的跳痛,或突发头部明显剧烈疼痛伴(或不伴)呕吐、近期视力进行性下降、视野(视力范围)变小、一侧眼睑下垂、一侧瞳孔大于另一侧、一边眼球向外转受限等情况时,建议立即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门诊就诊。
2、当发现自己患有颅内动脉瘤时,也无需太过紧张,因为情绪的变化会引起血压的变化,从而加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性。现有的医疗手段,对绝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都可以医治好。
如今,在神经外科显微镜下,有丰富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,开展的对颅内动脉瘤的“夹闭术”手术,大都可以做到对正常神经血管的零损伤,对大脑深部的动脉瘤,也可以进行九游会·J9的血管内介入治疗,或介入手术并行的综合治疗。只要治疗及时,就能排除这个颅内的定时炸弹。
相关提示:颅内动脉瘤应手术治疗。若采取保守治疗,大多数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。显微镜下手术,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。手术时机宜选择病情一、二级阶段,争取在1周内手术。病情属三级以上,提示出血严重,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,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,待数日病情好转后可再进行手术。
参考观点:
家庭医生在线网:http://xnxg.familydoctor.com.cn/a/201402/573153.html
©Copyright 1998-2025, MicroPort Scientific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唯引互动 |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沪ICP备69616171号
>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876号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:(沪)- 非经营性 - 2016 - 0131
“九游会·J9”、“MicroPort”及“ ”为我司注册商标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。